必胜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Zhongtian Story
必胜博国际故事
李丹丹: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在汗水中感受幸福

       丹丹姐 ,这个亲切的称呼在广东必胜博国际院 ,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35年的芳华,13000个昼夜辛劳,她是公司发展的见证者 。

       她就是总工室主任李丹丹 。

       1984年 ,公司的前身佛山市城乡规划设计室成立,她在1986年加入,是最早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

       1992年 ,佛山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院成立 ,她是道桥室唯一的女道路设计师。

       2010年 ,广东必胜博国际院成立,她成为公司创立大会成员之一 。

       2019年,广东必胜博国际院正式加入必胜博国际集团大家庭 ,她作为退休返聘的核心技术人员 ,主动退股支持公司重组。

       35年专业坚持 ,她参加完成各种大小工程设计项目180项 ,道路全长200公里 ,获17项省市优秀工程设计奖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卓越的业绩和广泛的认可。


2020年 ,参加集团设计版块技术交流会近照(李丹丹).jpg 


路基设计是道路的生命线


       谈及技术创新 ,她如数家珍。“软弱地基”是珠三角每个城市建设者的闹心事,一旦处理不当 ,不仅会导致道路沉陷 ,降低路面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城市道路下给排水 、燃气等各种管网系统,危害公共安全 。

       季华路西延道路工程就是“软基工程”典型 。随着国务院关于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的批复下达 ,2002年底“五区”合并 ,大佛山市格局形成 ,季华路西延道路的建设将连接起禅城区西侧与南海区的主干交通。作为道路专业负责的李丹丹在研究了工程的地质、地貌 、工期后 ,立刻意识到该工程线路上软土深浅不一 、厚度不均,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来处理软基 。通过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比较 ,她提出以袋装砂井加超载预压为主、以水泥搅拌桩为辅的两种软基处理方法 ,不仅造价低廉,而且排水固结效果好 ,节省了大量的地基处理费用 。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在设计前期和工程实施过程中 ,李丹丹画图之余不是在工地 ,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走廊里她笑盈盈的声音“我现在要去工地看看……”。从业30余年来,全过程跟踪 ,全流程记录已经成为她的工作习惯。

       在遇到季华路西延道路这类工程时,前期的调查往往成为引航灯,从最初的路基检测到沉降观察、卸载等李丹丹都一一详细的跟踪 、记录 。事后她还发表了论文《几种软基处理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正是这样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页一页的实地调查记录 ,铸就了广东必胜博国际院近四十年的精品设计 ,打造了遍布广东乃至全国的精品工程。


 2 绘图板--手工绘图更新换代工作照(李丹丹).png


敢于创新 ,追求卓越


       李丹丹不仅在设计上出“精品”,还尤其注重创新。她总结提出了“牢靠 、人性 、美观”的道路“三好”标准 。她也正是用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设计“出品” ,固本强基 ,注重细节 ,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 。怀揣 “工匠精神”的她 ,在早期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首创了曲线形“E”型道牙石设计 ,创造性地提出以花基替代简单的栏杆,创新设计渠化交通“安全岛”等 ,均受到业内高度赞许 。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她是城市的拓荒者 ,更是专业的领头羊 。作为一名技术人 ,李丹丹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 ,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知识的温故知新 。她率先垂范,在繁忙的设计任务中坚持专业自学 ,陆续取得市政设计高级工程师 、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职称 。在一次年会分享时 ,当问到“是什么让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学习 ?”她说“系统地了解行业前景 、学习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 ,充实专业法库,强化技术发展的认识,在处理日常工作上大有裨益,不仅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还能创新提升工作效益,为业主排忧解难,创造价值。”担任院总工室主任后,她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度负责的执业精神 ,按照ISO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公司的技术管理及审图工作上把好质量关、出口关。

       埋头苦干的她 ,时刻不忘带领着青年技术人员“仰望星空” 。李丹丹是公司技术老前辈,经常组织组织院内设计人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 ,主动分享工作经验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她常常把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各种宝贵的设计管理经历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 ,先后培养出了多名设计骨干人才以及优秀管理者 。在和院里骨干人才聊天时,听到最多的就是 ,“丹丹姐是我职场的启蒙老师……” 、“我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受到她的影响很大 。”而她总是谦虚地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大家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比金子更为可贵的 ,应该就是这大公无私的技术传承吧 。


 1 手工绘图工作照(李丹丹与其他同事).png


天下之事,唯新不破


       2016年以前的广东必胜博国际院,技术人员总是专注设计本身,并没有发现科技领域工作对公司发展的指引作用 。“我们院的发展必须以科技引领 ,谋求变革和跨越 !”在公司年会上,董事长首次提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时,不少平时踌躇满志的技术骨干都流露出质疑。而李丹丹却毅然接下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任务。在她看来 ,董事长提到的科技、创新 、质量这些关键词,正是她在公司30年来的坚持与信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技术创新的道路 ,就是一次次从无到有的行走 ,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取得技术突破 ,转化科技成果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她勇挑科技工作重担 ,从深入研究政策文件、解读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快速组建高企申报组 、研发项目组 ,到严格按照高企的最高标准要求 ,系统安排,统筹兼顾 ,跟踪检查 ,协调推进 。她从了解专利开始,组织专利挖掘培训,激发技术人员创新意识 ,以“高企”申报为依托,逐渐搭建起内部创新管理体系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2017年首次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再次通过高企重新认定 ,连续4年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如今公司已积累实用新型专利23件,外观专利6件,在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让公司从传统的市政工程设计院,迈上科技创新的新台阶。

       似水流年 ,35年前老照片里的那个花季少女——丹丹姐 !现在仍是那样坚毅、专业 、创新 、奉献 ,事业上仿佛焕发第二春,如今返聘后依然在技术一线岗位上的丹丹姐正如苏轼笔下所道“万里归来颜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
必胜博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