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步入陈国发的办公室时 ,他正埋头于办公桌上的一堆图纸中,一张张设计图纸被平铺在办公桌上 ,几乎占满了整张桌子 。15年技术沉淀,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如今的技术负责,陈国发每一步都很坚定,每一步都走在对技术的热爱里。不忘初心,对待工作始终保持责任心、细心 、专心 ,是他的工作哲学 。
责任心 :对自己说的话 、做的东西负责任
对于陈国发而言 ,责任心是做好技术岗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责任心不强 ,做事马虎的人是不能做技术的。做技术要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东西负责 。”从技术岗位出发 ,技术负责所出具的文字 、图纸 、话语都将直接指导现场施工,如果缺乏责任心 ,就可能造成项目返工或者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技术负责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 。
2013年,陈国发及项目团队遇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钢筋工程 ,梁柱节点处钢筋过密,现场使用的华夫板承重有限 ,梁钢筋难以绑扎 。起初由于缺乏相关参考案例和经验,他决定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施工 ,依靠传统人力进行绑扎 ,“设计方案实用性不强,工人虽然按照方案做了 ,但是效率不高” ,每天守在施工现场的陈国发看到这种情况 ,内心倍感焦急,日夜难眠。如何又快又好又安全地完成梁钢筋的绑扎工作 ,成为陈国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
明确问题所在 ,在查阅大量资料后 ,他迅速转换思路,将视线转向工业上常用的起重设备手拉葫芦,“用手拉葫芦将钢筋梁吊起来绑扎避免华夫板承重,工人绑扎完钢筋后再放入已经支设好的梁模板内。”经过多次讨论 、多番论证后,该方案得到一致认可并实际运用于现场施工,如此一来 ,现场施工速度果然得到了迅速提升,梁底钢筋也能确保绑扎到位。后来,这种方法还被推广到了更多的项目部。
细心 :细心才能发现真问题
“细心才能发现真问题 ,如果永远方案了事 ,就无法获得进步 。”陈国发从“细”处着手,做工作中的细心人。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日渐普及 ,但是对于2017年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0”经验的陈国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作为南京市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的试点项目,“装配式建筑,像搭积木一样”,陈国发坦言“心里感觉很没有底气” ,从吊装到进场施工 ,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过程 ,他都参与其中 。一次灌浆施工作业过程中,灌浆不到位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灌浆不到位会牵涉到房屋整体质量 ,这属于结构安全问题 。”陈国发一边与现场施工人员多次强调灌浆作业的重要性 ,一边迅速组织全体组员开展头脑风暴 ,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在工人实施灌浆作业时 ,陈国发带领组员全程录像灌浆过程 ,全程记录灌浆情况 。
回到办公室的陈国发反复观看现场灌浆视频 ,生活处处皆学问 ,他想出将矿泉水瓶做成漏斗,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注浆回补工作 ,提高灌浆的密实度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新事物 ,要更细心的对待它 ,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
技术交底是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陈国发打通技术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方案做好后 ,并不代表工作就完成了 ,交底工作更要细心 ,要将书面语言变为现场工人能听懂的语言 ,变交底为交流,这样才能把方案落到实处。”至美科技广场项目的盘扣架需要在梁底或者特殊部位附加水平杆 ,由于操作复杂,常常出现现场工人不愿意操作的情况 ,陈国发便长期守在项目现场,仔细观察施工人员的操作,与他们进行积极沟通交流 ,寻求既能确保安全质量 ,又能简化现场工序,提高工人工作效率的方法。调整后的新方案得到了全面落实 ,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工人也纷纷表示 ,新方案不仅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 ,而且能够为新方案建言献策 ,参与方案设计倍感荣幸 。
专心 :只有肯钻才能更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对技术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员是技术的传播者 ,是连接施工人员与科学技术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只有不断地学习 ,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 ,再落实到施工现场,才能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进。”当别人还在用电脑打游戏的时候,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学习电脑操作的他 ,白天工作 ,晚上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练习打字。作为一个老牌技术员 ,陈国发从“手工制图”到现在熟练地运用CAD计算机绘图 ,不仅计算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技术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从利用“土办法”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咖 。
目前集团正推行技术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陈国发积极响应 ,认真学习信息化管控手段 ,进一步加强项目技术工作的规范性 ,同时积极与公司技术人员探讨商业项目可运用新的施工工艺 ,比如装配式可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跳仓法等创效工艺 ,不断学习新技术 、新工艺 、新做法。
技术工作是一扇门,要懂得正确的开门和关门 。打开门,向书本 、现场、一线员工、专家学者 、年轻学生交流学习 ;关上门,要享受‘门庭冷落’ ,要学会坐‘冷板凳’ 。在CAD软件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时候 ,陈国发及项目团队遇到一个圆形建筑工程 ,圆心落在房屋建面外 ,现场无法以圆心加半径的方式直接进行放线,这让陈国发很是苦恼。“技术是综合性的工作,不光光要学技术 ,要进行全面学习。”于是 ,他们重新拾起数学课本 ,捡起遗忘的数学知识 ,最终从数学教材上他们找到了答案,根据数学公式,然后制成定型化的圆弧模型 ,解决了现场放线的问题 。“学会 CAD之后才发现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 ,”陈国发笑着说,“通过学习 ,原先复杂的事变得简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除了向书本和现场学习 ,专家学者、一线工人 、年轻大学生都是他的学习对象。陈国发说他很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因为能接收到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和态度 ,这于他而言是极其宝贵的 。
初心:守住初心,才有未来
如果说建筑是一场好莱坞大片,那么技术员就是总导演,策划一个个经典项目;如果说建筑是一场音乐会,那么技术员就是指挥家,谱出一首首工地乐曲 。
“责任心、专心、细心是做好技术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条件,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只有守住初心,才有未来”。专心 、细心 、责任心是做好的技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初心则是主体框架 ,如果框架不稳 ,那么再多繁华装饰也无以复加 。谈及做技术的初心 ,陈国发毫不犹豫的答道,“有兴趣 !有情怀 !”刚入行时,陈国发就秉持了“要不断进步”的信念 ,于是 ,在做了一年监理后 ,他毅然离职选择从一线施工员做起,在熟悉了一线工作后,他又逐步转型从事技术工作。从技术员到技术负责 ,这一做就是15个春秋 。如今的他,走过了很多城市 ,看过了很多建筑 ,看到之前参建的项目依旧矗立时,他仍能清晰记起当时的建设细节 ,“看着一栋栋楼拔地而起,从图纸变成实物 ,每一处细节都有我的参与 ,这就是技术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写道 ,“心心在一艺 ,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 ,其职必举。”一心一意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工艺必定是精湛的;一心一意专注于某一职业的时候 ,他的职业一定是成功的 。陈国发用专心、细心、责任心守望初心 ,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
江苏公司成立以来 ,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坚持工艺技术创新 ,持续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和质量管理水平,累计获得江苏省省级工程建设工法4篇;QC国家级成果奖1项 ,省级成果奖10项;创建科技示范工程5项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 ;持续推进项目BIM技术应用 ,获得3项BIM奖项 ,包括 :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