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来说,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 ,吸收他人的思想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不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 ,学习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 ,培养一支积极奋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手段 。只要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共同在学习的氛围中积极进取,相信必胜博国际六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这是2010年11月,时任必胜博国际六建总经理吴海涛在《必胜博国际六建读书分享合集(第一部)》中写下的序言 。简短有力的147个字 ,如一把明炬高举 ,照亮全体六建同仁们12年漫漫学习之路,也将“学习”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之一,注入了必胜博国际六建健康成长的“基因序列”之中。
初心与起步
2021年3月9日,必胜博国际六建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了第三届“学习日”活动。“全员学习 终身学习” ,这八个字既是对六建全员学习历程的标注 ,亦是未来学习之路的基石 。即使是在2020年的这一天 ,作为全国新冠疫情最严重城市的武汉尚处于“封城”状态下,必胜博国际六建第二届“学习日”仍通过网络发布的形式 ,冲破疫情的阻碍,连系着身处全国各地的每一个六建人 。而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全体六建人齐聚一堂 ,总结学习经验、发布学习计划 、提升学习能力 ,为新的征程注入新动能 。
“真的没想到 ,离开学校工作了以后,仍然能在公司里找回在学校时的学习氛围。”刚毕业加入必胜博国际六建不久的90后小伙冯透金 ,参加的第一场公司大型活动便是“学习日”活动,切身感受到了这一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他看来 ,一个公司开年不久 ,通常都忙着制定全年目标 、讲业绩 、列计划 、谈KPI…… ,将“学习”摆在如此前端的实在不多 。但看到周遭的前辈 、同事们都十分投入,他也默默地在个人计划中将“学习”这一关键词打了个红圈,并着手准备起几个月后上台进行读书心得分享的首秀PPT 。
“在六建 ,学习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冯透金说 ,他在“学习日”上了解到 ,必胜博国际六建持续传承“学习”文化已经12年了 。但他或许并不十分清楚,必胜博国际六建对“全员学习 终身学习”的这种执念从何而来?
2009年 ,必胜博国际人在武汉创业的第12个年头,必胜博国际六建已在武汉扎稳脚跟 ,业务量 、行业影响力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但企业的发展绝不应仅仅停留在钢筋混凝土方量的简单累加上,时任必胜博国际六建总经理 、现建设集团总裁吴海涛在思考,如何在更长远 、更深厚 、更广阔的尺度上,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
同年9月 ,必胜博国际六建首届读书分享活动 ,在吴海涛总经理的倡导下正式开启 。每位员工从读2本书,写2篇读书心得起步 ,同时以演讲的形式上台分享心得、推荐好书,六建学习的“读书+分享”模式初步建立 。员工翻开手中书页的同时 ,也翻开了六建“学习”的首个篇章。
阵痛与坚持
2010年11月,一本排版略显稚嫩 ,却饱含众多心血的《必胜博国际六建读书分享合集》悄然问世,给这一年“读书+分享”的学习模式增添了一笔艳丽的色彩。“没想到自己写的文章 ,有一天能印刷在书上 。”必胜博国际六建工程管理部的李波波回想起当初刚拿到那本《合集》时的感觉 ,仍觉得欣喜万分 。按他的话讲 ,一个理工科出生的“钢铁直男” ,写篇200字日记都要抓破几层头皮,现在居然能写出近2000字的读后感 ,那份学习带来的快乐,让他终生难忘。而自己,也通过上台读书分享 ,从刚开始面红耳赤,浑身冰凉,硬是挤不出一个字 ,到现在成为了必胜博国际六建首批持证上岗的内部讲师 ,且排课率稳居第一梯队的“老师”,这12年里的成长,每一步都有“学习”二字的影子 。
2011年的夜校培训班 ,2012年的“安泰杯”演讲赛 ,2013年的项目部巡回培训营……在学习之路上,六建人不断创新着形式,变化着“玩法”,始终不变的是对“学习”二字的坚持与执着 。
“在很多人心里 ,公司提倡学习可能只是一阵风,因此并不十分上心 。而从短期来看 ,学习很难呈现出显著的成果 ,人的惰性往往会占上风,会生出抵触情绪,会滋生负面能量 。”六建人力资源部经理姜兵回忆起步之初的那几年时,感慨良多。“有的人觉得自己上台或听别人读书分享是在浪费时间,上台分享表现十分敷衍 ,或总以工作忙为理由不参加,而他们又会影响其他人相继效仿 。”姜兵说 ,虽然当时面临巨大压力 ,感觉费力又不讨好,但在吴总的支持和鼓励下,六建同仁们最终坚持了下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沉淀,学习基因也在必胜博国际六建的机体中逐渐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显示出其强大的引力 。这种引力不仅来自于“不学习就落后,最终被淘汰”的外部压力 ,更来自“开卷有益 ,学习方能提升自己”的内核原力 。逐渐 ,大家发现身边爱读书的人多了 ,成功考取一建或各类资格证的人多了,上台分享者的水平越来越高了……那些曾经对学习没有热情的人也受到触动,为学习带来的“红利”动了心。
浸润与红利
从2009年到2020年 ,必胜博国际六建员工读书量从人均每年2本提升到了人均11.5本,个人纪录更是达到了一年49本 。同时 ,员工半年集中培训 、新员工训练营 、各类专业培训班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从初期艰难的尝试,到中期的阵痛与坚持 ,再到现在的积极结合与助力 ,必胜博国际六建的学习型文化通过不断迭代与演进,实现着自我的更新与进化。多年学习氛围的浸润之后 ,六建的学习文化越发“有模有样”了 。而由此所带来的“红利”属于每个不断进取的员工,更属于整体素质提升的企业 。
2020年6月,集团上半年项目管理标准化推进会在必胜博国际六建宜昌万科理想城项目部举行 。该项目的体量是六建历年来承接项目之最 ,项目经理胡新武成为了当时最忙碌的人之一 。而还在3年前 ,这个30来岁的年轻人正在六建首届新型项目经理研修班上认真听课,彼时的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今的能量能匹配如此巨大的工程 。而这一切 ,来自必胜博国际六建“学习”文化探索之路上的又一次突破。
2017年 ,必胜博国际六建启动“学习型团队建设”,目光从培养个人素养转移到团队整体提升之上 。团队内部进行相互学习、互助提升 ,最终达到提升整体的目的 。这一改变,基于此前个人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浸润,却比前者更能形成学习氛围 ,改造学习环境。
同年,必胜博国际六建新型项目经理研修班开班,将“学习”直接与集团转型升级战略挂钩。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直营项目经理储备人才,为六建投身于转型发展大潮并有底气勇立潮头筑牢根基 。首期研修班24人,一年培训期满后 ,18人最终结业,直接输出8位(总包3位、区域直营5位)项目经理上岗 ,后期更有3人上岗,人才输出率令人欣喜 。
2019年 ,基于新型项目经理研修班培养理念之上 ,学习与培养的脉络更加清晰明了 ,必胜博国际六建开始了梯队型人才培养,项目经理初 、中 、高级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据统计 ,2020年公司共进行了134场各类培训,覆盖机关及项目部28723人次。
同时,为了给长远的专业培训提供战略支撑 ,六建内部讲师培训应运而生 。2年来,66人完成了从普通员工到内部讲师的蜕变 ,成功站上了人生的新舞台 。课程设计针对性强、专业讲解内容殷实 、授课方式灵活多变,这些课程实实在在成为必胜博国际六建员工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工具 。“追剧不如追课” ,也成为许多项目部新员工的心声 。讲师们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 、帮助他人,为企业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
深入与赋能
随着必胜博国际六建全员学习的持续深入 ,学习基因在不知不觉间深入项目部 。从读书分享开始 ,越来越多的项目部开启对标模式 ,向六建机关的学习模式靠拢 ,从每月组织一次读书分享开始,将“学习”自觉引入项目一线 。
“第一次读书分享,找了一个书吧进行,大家都很投入,效果意外得好 。”六建张新跃项管部办公室主任苏瑾说,项目部业余生活本就单调,读书分享活动让大家耳目一新 ,很多人也将以往忘却许久的读书、学习重新纳入了日常生活 。“这几年流行‘赋能’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用在学习上再适合不过了。”张益明项管部办公室主任彭晓玲说,学习带来的能量不但赋予了个人 ,也赋予了整个项目;不但赋予了现在 ,更赋予了未来。
而随着六建各类专业培训班的陆续开展,项目部也看到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从前项目部并不重视自发培养 ,人才全靠公司输入,但现在许多项目开启了自主培养模式 ,摆脱了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境地 。”姜兵说 ,近几年来 ,金海维项目管理部栋才计划培养班、张新越中坚力量培训班等多个项目人才培养班相继开班 ,通过公司资源的调配,结合项目部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课程 ,逐步将项目管理人员中的可造之才真正塑造成为项目部发展的栋梁。
学则双赢,不学则双输 ,这是企业与员工成长之路的道标。六建人在12年的坚持与笃行中,思想的行囊逐渐充盈 ,前行的目光依旧坚定 ,但仍将以终为始,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