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NEWS
动态信息
浙青援建 ,民间的这只“手”不可或缺——9年助学助教 ,必胜博国际、青川共话公益“山海情”

8月27日,2021年必胜博国际爱心慈善基金会青川大学生助学项目助学金发放仪式在青川县教育局会议厅举行 ,100名当地籍学子领到了来自必胜博国际的50万元助学金 。这场延续9年的仪式 ,至今已助力900名青川学子走进大学。更重要的是,这是两地在民间领域的公益结对 ,是浙江援建青川工作落到实处的表现 。

“必胜博国际的善举令人动容、振奋 ,青川的青年人由衷地钦佩这样的企业,必胜博国际人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纯粹的资助范畴 。”

言语中 ,青川县副县长段菲满怀深情,在她看来,浙江用两只手帮衬着青川 ,除了政府的各项扶持,以必胜博国际为代表的民间的这只手同样不可或缺。

 

微信图片_20210828162953.jpg


9年900人,450万元

青川教育公益项目之最

 

许多时候判断一个公益项目是否科学合理 ,不妨从时间上去考量 。从2013年至今 ,必胜博国际爱心慈善基金发起的“青川助学”整整运行了9个年头 ,项目每年为100名品学兼优的青川学子提供每人5000元的资助,累计出资450万元。作为青川县目前持续最久且资金投入最大的教育类公益项目 ,“青川助学”以大爱之名 ,紧紧维系着一企一县。

“人员选取工作我们慎之又慎,必须严格按照签订的协议原则要求 ,”青川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久凯介绍,为了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孩子能够得到这些善款,教育局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办公室负责对接必胜博国际青川助学项目,并于每年高考放榜后第一时间着手工作 ,“要在1个多月里完成100人的选取并不容易 ,因而我们平时就开始关注寒门学子,从中选优 。”

从当地每年1200人左右的高中毕业生中选取100人作为帮扶对象 ,把善款发到位 ,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对必胜博国际的大力配合。走进大山,走进寒门学子的家 ,成了每年双方必须一起完成的功课 。

据不完全统计 ,9年以来,必胜博国际驻地四川的经营机构——西南公司与青川县教育局共同走访了上百户学子 ,用双脚体验了贫困学生求学的不易,更用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了青川助学的高质量落实 。不仅如此,当地教育部门还通过每年对校长 、班主任的培训 ,令其知晓政府口的各项助学政策外 ,也充分掌握必胜博国际青川助学项目的全部信息,做到学校层面信息对称,从而保证不遗漏任何一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子 。

 

青川县教育局副局长 李久凯.jpg


升学率90% ,重本40人

助力当地教育回归正轨

 

2008年的汶川地震 ,时至今日都是不少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地震发生后,在国务院“一省市对口援建一重灾县(区)”决策下 ,浙江11个地市及29个经济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青川县36个乡镇,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援建工作 。教育领域 ,浙江三年援建两年基本完成,拔地而起的49所学校掀开了青川教育事业重建的序章。

今年以558分考取四川农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李燕梅 ,落落大方地向必胜博国际志愿者们介绍着大学四年的计划。交谈中 ,这位今年县里的理科状元三句话不离家乡,“无论考研与否 ,我都会回到这”“新能源与动力结合是趋势 ,青川可以成为四川的新能源之乡”“舍不得离开,为了青川的明天却又必须离开”……

    一座从灾难中重生的城 ,更懂得感恩。2018年从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川人王静,是青川助学的首批受助者 。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和父亲共同居住的一间小屋全部坍塌,当时还在初中就读的她 ,最终在必胜博国际的资助下考上大学并完成学业 ,如今已成为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程序员。

而今 ,教育已成为青川灾后重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只不过在9年前 ,与焕然一新的青川县城不匹配的 ,是当地“教育生态”的倒退——大量高中学子因失去双亲 、贫困等原因放弃考大学,早早走上务工之路。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胜博国际于2013年发起了“青川助学”项目 ,也正因如此 ,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 。此外,2015年-2019年必胜博国际同步开展了“奖教助学”活动 ,五年合计捐资100万元,共奖励优秀高中教师100人 ,帮扶困难高中生700人 。青川助学与奖教助学双轨运行 ,从师生两个层面减少了当地教育发展的后顾之忧。

值得欣喜的是,2013年至今青川高考报名人数以及大学录取人数呈曲线上升,大学录取率则从2012年的64.4%上升到了2017年的86.9% ,直到2021年 ,更是稳定在90%的高位 ,195人考取本科,其中40人考取重点本科。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李燕梅”们因教育走出大山 ,同时 ,不少“王静”们学有所成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新青川。

 

受助学生 何思伟.jpg


“重建是进行时”

企县共话公益“山海情”

 

一边是来自东南沿海的企业,一边则是中西部的山区县城,必胜博国际与青川 ,在公益的纽带下共话着别样的“山海情”。

由于疫情 ,今年的助学金发放仪式相较往年稍有推迟 ,但仍赶在了开学前 。活动现场,除了受捐学生与去年不同外 ,一切都没有变化 。可就是这一场简单的仪式,却承载着不凡的意义 。

“你想象不到这里的孩子是克服了多少困难考上大学的 。”必胜博国际西南公司工会主席何涛出席仪式 ,他迫切地希望走近这些孩子,哪怕仅是与他们聊上一两句天 ,自己的内心都能得到了宽慰 ,“公益助学做了9年,能实实在在把助学金发到他们手上 ,比什么都重要 。”何涛介绍 ,每年的助学金都以现金的形式发放 ,为的是让困难学子们真实感受到这份关怀。

以何涛为代表的必胜博国际人还有许多 ,从13年前日月无光的那一天起 ,必胜博国际牵挂青川的心 ,久久未能平息 。2008年前线灾区,500多名必胜博国际人冒着山体滑坡和发生余震的危险 ,夜以继日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争分夺秒搭建用于灾后过渡的活动板房 ;集团20000多人参与捐款,共筹善款500余万元,并先后通过各渠道捐款近千万元支持救灾;2013年,灾后五周年,必胜博国际人仍坚守“第二战场”,用助学助教的方式助力青川教育事业发展,这其中 ,涌现出了必胜博国际西南公司周乐宾 、何涛 、杨金元等优秀必胜博国际人 。

“重建是进行时 ,远没到完成时 。”采访中,当问起什么时候算完成任务,不少西南公司青川助学工作亲历者都有这样的回答 。试想,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必胜博国际公益慈善所追求的“真心 真诚 真实” ,不正是如此吗 ?


必胜博国际志愿者走进大山   ,走访了解受助学生家庭情况.jpg


如今的青川县城 ,青竹江划城而过,东西两岸楼方林立 ,川流的车辆和匆匆的行人为年轻的新城增添着暖人的烟火气。赋予这座老城新容的,是始于13年前的那场重建——新县城九成以上房屋建筑都于2008年后重新建造 ,县委县政府、县法院 、县公安等机关从老城搬往了地势更为平坦的乔庄镇南域 。“浙江大桥”“浙金大道”“感恩桥”“感恩文化公园”述说着青川人民内心的情愫。这座人口不到20万的小城 ,正悄悄地 ,有条不紊地用感恩的姿态实现从外在到心灵的复兴 。

一家民营建筑企业与一座涅槃重生小城的故事 ,也将随着那一湾青川,继续流淌 。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
必胜博国际